我院周書俊教授論文在4月8日的《光明日報》上發表。論文探讨了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毗鄰黨建”所形成的省際跨界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作者認為這一模式充分體現了省際跨界聯防聯控、群防群控、高度協同、無縫銜接的聯動共治綜合治理的有效性,這些好的經驗值得推廣。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不久,在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學校黨委的牽頭下,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院長張志丹教授作為負責人,成立“疫情防控研究小組”,并于2020年1月30日正式成立“疫情防控研究院”。90天以來,研究院在《光明日報》、《解放日報》、人民網、光明網、求是網以及相關學術期刊等共發表相關論文70餘篇。
論文内容如下:
光明日報 | 周書俊:探索毗鄰省際跨界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
【專家點評】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建設中,“毗鄰黨建”解決了長期困擾人們的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在省際毗鄰地區協同發展和跨界區域一體發展中有效地實行聯動共治?如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
“毗鄰黨建”的“雙委員制”和“建立聯合黨支部”等,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值得學習推廣的經驗。這一做法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戰争中,經受住了考驗,交出了一份讓黨放心、讓群衆滿意的答卷。
百姓親睦,守望相助。面對疫情,在“毗鄰黨建”聯動治理機制下,省際道口的嚴格管控并沒有阻斷他們之間的聯系,反而密切了他們之間的關系。當群衆遇到困難時,通過兩地黨員的跨省交界接力,及時解決了群衆的實際問題。當防疫物資極其短缺時,他們同舟共濟,共克時艱。一方主動将緊缺的防疫物資支援給另一方。在這裡,省際道口的管控,阻斷的是病毒傳播,不是人員的正常流動;隔離的是病毒,隔不斷的是兄弟般的親情。
著以微為先,高以下為基。“毗鄰黨建”省際跨界聯動治理新格局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凝聚了基層黨組織的辛勤汗水和聰明才智。毗鄰省際地區山連着山,水連着水,地連着地,村挨着村,氣情相通,交往頻繁,聯系緊密。如何做到省際跨界聯動治理,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治理服務經濟社會的作用?如何才能做到使聯防共治順民意、達民情、解民困、急民用?
“毗鄰黨建”選派大家認可的優秀黨員幹部到對方村莊任職,他們深入群衆,從小事做起,從細微處着眼。如當地幹部群衆口中的南北山塘,是由一橋相連的兩個村,橋的北面是上海金山區廊下鎮山塘村,南面是浙江平湖市廣陳鎮山塘村。為實現省際跨界聯動共治,他們成立滬浙山塘聯合黨支部,在省際間村與村架起了另一座橋梁——社會聯動共治的橋梁。在疫情面前,以滬浙山塘聯合黨支部的名義第一時間組建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由于他們工作細緻入微,接地氣,辦實事,深得群衆認可和贊許。“毗鄰黨建”使百姓之間近上更近,親上加親;關鍵時刻,互相支持,協調共進。
分輕重,應緩急。在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為确保企業複産複工,滬江浙皖及時完善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健康碼與“随申碼”的互認機制,向往返複工複産人員簽發臨時通行證,真正做到“一證在手,暢通無阻”。在特殊時期,省際跨界聯防聯控聯動共治的有效機制,确保了有序複工複産。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毗鄰省際的人員流動成為常态,既滿足了企業用工需求,又解決了就業問題,在特殊時期充分體現了聯動共治的優越性。在這一過程中,“毗鄰黨建”發揮着基礎性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毗鄰黨建”所形成的省際跨界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充分體現了省際跨界聯防聯控、群防群控、高度協同、無縫銜接的聯動共治綜合治理的有效性,這些好的經驗值得推廣。
(作者: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執筆:周書俊)